考研还有7天就要开始了,考研的这场大赛是一场心里和身体的综合素质的大比拼。然而,有不少本应该有能力考上目的学校的学生,因为心理素质差,没发挥好,丧失了继续深造的机会,其心理主要表现为:
1.厌考
考研不止是体力和脑力的消耗,更是心理的考验。在经过长达半年或一年甚至更久的筹备后,人的心理难免会出现疲惫、厌烦、苦闷等情绪。天天面对同样的书本,除去背还是背,三点一线式的考研生活愈加助长了这种厌烦情绪。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,大家不可能天天都维持高昂的学习劲头,由于人的情绪是波动的,有高峰也有低谷,依据“思维&mdash情绪&mdash行为”的相互决定原则,这个时候大家可以暂时脱离平常日程安排,轻松一下,然后再转入正常的生活轨道,慢慢地就会消除这种情绪。
2.患得患失、犹豫不决
筹备复试的时间段也是很多人筹备毕业、忙于找工作的时候。一些考研学子在不了解自己能否进入复试的状况下,面临这么多的选择,总是担忧错过机会,患得患失、犹豫不决。当复试复习安排与平时的大学课程学习、生活等发生冲突时,一定会非常矛盾,我当时也是这样。学校实习需要非常严格,不可以缺席,不然不给发毕业证。于是我想一边筹备复试,一边实习。但一段时间下来,我发现非常难二者兼顾。由于实习的地方离我所在的学校非常远,还要倒车,天天早起才能按时赶到,中午不回学校也没地方休息,晚上回校也非常晚,一天下来非常累,即便能有空闲看书,效率也非常低。伴随考试时间的临近,我感觉不可以再如此下去了,于是,我向老师说明状况,请假专门复习。有舍才有得,掌握舍弃才会有收成。既然你选择了考研,就要坚定信念,将考研进行到底。
3.浮躁
有些人觉得考研复试非常简单,没从心理上给予看重,复习的时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些人过于自信,觉得看过一遍就没必要再看第二遍了,或者是出于懒惰心理,没做到准时复习,以为看过一遍就万事大吉了。这种浮躁心理最后会叫你在考试过程中付出惨重代价。考试结束后,回忆起我们的答卷过程,有时会不由自主的说,这道题我复习的时候遇见过,假如当初我认真复习多看几遍一定能全答上,但这只不过假如而已,时间不可能倒流。为了不让自己后悔,大家需要克服浮躁心理,让自己能沉下去,脚踏实地的按计划学习,如此能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。
4.自卑
这表现为不可以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,特别是在初试排名靠后的状况下,对自己全盘否定,找不到我们的优势,甚至产生舍弃的念头,没信心与勇气面对复试,另外还表目前对考官认识不正确。能进入复试的有非常大一部分是普通院校或者是专升本的学生。他们感觉我们的出身不好,担忧考官会轻视自己,觉得假如和自己角逐的有名牌大学的学生,他们一定占优势等,从而影响我们的复习。的确,某些学校确实会以“貌”取人,我有几个同学就历程了这种情况,但并非所有学校都这样,不要忘记,复试要紧的还是靠我们的表现。